注册 登录

您好,欢迎来到建设网
您的位置:行业动态 >> 粤港澳大湾区推广绿色科技建筑
粤港澳大湾区推广绿色科技建筑
2020/01/02 09:05 来源:建设网
0

  建设网 近日,由省科协、省科技厅共同主办的2019年《岭南科学论坛·双周创新论坛》系列活动之“绿色科技建造技术建设美丽粤港澳大湾区高峰论坛”在广东科学馆举行。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经接近全国能耗总量的30%,且消耗的是以电为主的高品位能源,一栋100万平方米建筑需要一个中型变电站供电,三栋100万平方米的建筑需要一个中型火力发电厂为其供电。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排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发展中国家剧增的建筑量造成的侵占土地、破坏生态环境等现象日益严重。

  绿色需求就是绿色建筑的方向,绿色科技建筑就是要满足节约资源、保护周边环境的需求。

  本次论坛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围绕新型城镇化“安全、绿色、健康、智慧”发展战略和节能减排目标,加强推广绿色科技建造技术,助力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在论坛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2位院士以及各大高等院校、建筑设计院、建筑企业、建筑集团等单位的10位教授、专家、实业企业家分别作了10场主题、专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在题为《重视听觉关怀,改善人居声环境》的主题报告中,从室内声学、城市环境声学及声景学等学科论述如何构建良好的声环境,介绍构建与评价声环境的若干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周福霖作了题为《城市基础设施防震减灾新技术体系》主题报告。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符正平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主题报告中,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重点分析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的内容与重要性、优质生活圈建设的推进进展以及体制机制创新。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仕超在题为《地域气候与岭南绿色健康建筑》的报告中,归纳了传统岭南建筑的基本元素,分析了华南地区的气候及地域特征、华南地区的绿色建筑的绿色需求,并分析传统岭南建筑元素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科学性,归纳总结华南地区的绿色建筑技术方向。

  第二十二届国际神经病学中山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广东省卒中专科联盟宣布成立

  11月23日,由省科协、省科技厅共同主办,省医学会、广东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承办的第二十二届国际神经病学中山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在为时两天的论坛期间,来自北京、浙江、广东、澳门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地的专家、学者,分别就脑血管病介入诊治、神经病学进展与脑血管病、科研与转化医学、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脑血管病、肌张力障碍与A型肉毒毒素临床应用新进展、脑老化、认知障碍、睡眠问题、抑郁症等脑疾病领域进行临床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论坛期间还举办了“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神经心理量表培训班”。

  现今居民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统计显示,全球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脑卒中(中风),每6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每6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而永久致残。因此脑与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脑老化、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帕金森病、抑郁症等脑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居民健康。

  目前,国内外脑疾病诊疗、脑和神经系统工作原理及机制研究迅猛发展,科研强国纷纷推出各自的“脑计划”。

  广东省卒中专科联盟于论坛举行日宣布成立。广东省卒中专科联盟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高级卒中中心、广东省神经科(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等联合省内各地区50多家医疗机构以及一批从事脑卒中防治工作的知名专家组成专业团队组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曾进胜教授担任联盟首任主席。

  在这次论坛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邢世会教授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血压管理》为题目作报告。

  邢世会说,近年来血管内治疗已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血压管理是影响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现有研究证据表明,血压管理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史、合并症、血管再通状态以及侧枝循环情况等制定个体化方案,尤其血流再通状态是重要依据:血流再通术前、术中降压处理很可能导致不良预后;完全再通术后血压控制需要更为严格(如140mmHg以下),防止脑高灌注损伤;部分再通术后血压需要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维持脑血流和灌注。血压目标值仍需要更多研究的证据。

  全国土壤专家聚集广州
  探索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及风险管控

  12月11日,2019年《岭南科学论坛·双周创新论坛》系列活动之“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暨新时期土壤科学高峰论坛”在广州珠江宾馆举行。论坛以“生态文明与土壤科学”为主题,邀请了全国土壤科学领域著名专家学者进行有关的研讨。该论坛由省科协、省科技厅主办,广东省土壤学会、中国土壤学会、广东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等单位联合承办。土壤科学议题今年首次入选岭南科学论坛,凸显广东省相关单位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何保障国家粮食需求与安全、实现“两减一增”并推进土壤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土壤研究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土壤的污染关乎食品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201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颁布,使土壤修复行业有法可依,使得行业秩序逐渐规范。

  在本次论坛上,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全国土壤科学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就如何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及风险管控进行研讨。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所长李芳柏说,广东省土壤污染主要分布在粤北的韶关、清远和珠三角两大片区,此外,湛江和潮汕地区也有小区域的土壤污染。“自《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后,广东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多部门协作的防治机制基本健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他同时建议,在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厘定等方面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他还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叶面阻隔技术通过向农作物喷施叶面阻隔剂,抑制重金属向农产品可食部位运输,可大幅度降低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一种经济高效新方法。该技术目前已达到产业化水平,通过技术转让,由企业展开推广应用。

  在预防土壤污染方面,普通公众可以做什么?

  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沈仁芳说,不同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对人们生活有明显和直接影响,土壤污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直到近年来才渐渐引起重视。

  而人们生活当中很多坏习惯都有可能造成污染。他举例说,一粒被随意丢弃的废电池就可能污染1亩土地,并且修复起来难度极大。因此广大居民切实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


      
分享到: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