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楼可以长高吗?一座矮楼变高楼的奇迹正在福建省莆田市的鸿立大厦上演。近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中国投资协会在福建省莆田市召开了现场技术交流会,共同推广了这项建筑领域的新技术。
据了解,鸿立大厦是一座1993年建成的6层楼房,坐落在莆田市区的莆阳西路,如今这座6层的旧楼,已经变成了一座20层的新建筑,成为我国低层楼房加至高层获得成功的“中华第一楼”。
图为鸿立大厦改造前后对比效果图
国内首创技术国际领先水平
据介绍,这项专利技术的发明人是“北京空间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刘成建。这项旧楼改造新技术的全称叫做多层建筑抗震、隔震、消震加高层技术,简称“空间房地产开发技术”。
从事建筑行业的人都知道,以前旧楼加高的传统做法是:通过叠加的方式加高。这种方法只能把低层楼房增加一至两层,而这项“空间房地产开发新技术”却可以将低层楼房在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加高到20至30层。这一技术的诞生不但在国内是首创,而且在国际建筑领域也是处于领先地位。
节约集约用地技术优势明显
据刘成建介绍,这项技术是利用建筑结构力学与机械理论相结合的原理,采用外套式和内加固式方法对原有的旧建筑进行加固、隔震、消震处理,保证了楼房加至高层后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这项技术以获得了国家多项专利。他阐述了这项技术的几大特点和优势:
鸿立大厦运用空间建筑抗震专利技术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专家团队设计,并由我国几位在建筑结构力学,抗震力学方面的顶级专家组成的超审限小组审核通过,且鸿立大厦与北京国贸三期,中央电视台新址,上海中心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一试验台做了抗8度地震模拟实验,并获得成功。
第二、节约了土地,缓解建设用地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务院已经多次提出要保证18亿亩的耕地红线,突破这一红线,我国的粮食供应就会出现危机。去年各省市上报到国务院的建设用地计划高达1500万亩,而国土资源部的批复只有600万亩,这600万亩建设用地指标还包括了工矿、仓储用地和商业服务业用地,住宅建设用地不到30%,从此看出我国建设用地的紧张状况,而“空间房地产开发技术”是向空间发展,向空间要土地,要面积、要容量,可以有效缓解用地紧张状况。
第三、解决城市建筑物寿命短难题
中国房屋的平均寿命为30年,而在发达国家房屋的平均寿命高达上百年。如英国是130年,欧洲国家平均80年。中国的房屋为何如此“短命”,主要原因就是因城市增容改造所照成的大拆大建。无论是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还是合肥、济南、郑州等中等城市,建成8年~10年的房子就被大量拆除,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据专家预测,如果在我国大中城市的旧房改造中,有10%采用此技术进行改造,就可以节约资金数百万亿元。
第四、减少污染,低碳减排,绿色环保
旧建筑改造的大拆大建造成了粉尘、噪音和建筑垃圾等对环境的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高达3亿多吨,建筑垃圾不能二次利用,而且占用了大量土地,而建筑垃圾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又造成腐蚀地表和地下水源。此项新技术的推广无疑可以改善这一状况。
第五、解决由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第六、降低建筑成本,解决高房价,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
这项新技术与旧楼拆后重建相比,可节省资金30%-60%,从而在降低房价,平抑房价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如“鸿立大厦”拆除重建所需费用为4050万元,建设周期为900天。而采用此项新技术,建设周期缩短了350天,成本降低900万元。
第七、为旧城改造提出来新思路
运用此项技术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不但增加了面积,还得到抗震、加固,消除了安全隐患,而且使旧建筑的面貌得到了改观,美化了城市。
专家表示,“空间房地产开发技术”的诞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新技术,完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节约、集约用地;低碳环保和节能减排”基本国策,必将对我国的政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产生重大促进作用。为我国的旧城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上一页[1] [2] 下一页 |
![]() |
||
![]() |
TCBCI All Rights Reserved 2001-2013 天辰TCBCI 版权所有 | ![]() |
|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京ICP证02042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80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