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人物: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德杰盟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景华博士
编者按:
低碳经济的推动需要全社会各行业的全面参与,而房地产业、建筑产业倡导低碳发展更具推动意义与价值。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势在必行。为了更好的推广低碳住宅技术,普及低碳建筑,各大展会及论坛相继召开并进行相关探讨。究竟,绿色建筑与低碳建筑有什么区别?与普通建筑比较建设成本会不会增加?从设计师的角度看如何做到建筑节能?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时也是德杰盟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景华博士。
建设网:沈博士,您好!首先,城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低碳建筑又是城市建筑的发展方向,请您简要谈一下低碳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关系?
沈博士:低碳是控制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目的是阻止或延缓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生活可以改善自然环境,包括人居环境。但是,良好的人居环境,除了提倡低碳外,还需要绿色建筑,比如无污染的建材、新鲜空气、阳光等。
现代城市发展,给人们提出了许多挑战。比如,一个城市的功能布局不合理,规模不合理,造成每天大量的交通堵塞,肯定不能称作绿色低碳城市。所以,绿色低碳人居环境,首先要从城市规划着手,要考虑生活、居住、工作等不同的功能区有机结合,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少交通需求,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另外,要建设和谐社区,让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混合居住和生活。不要学美国把富人区和穷人区隔离开,这样会增加社会矛盾,违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心目中的绿色建筑应该是"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我们提倡低碳就是爱护环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是珍惜资源,根据不同地域条件应区别对待。此外,降低投资、节省设备投入也是珍惜资源。在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基础上,建造满足人类追求的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绿色建筑。
建设网:在这个关系中,低碳建筑怎样体现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
沈博士:以人为本,相对于忽视人的基本需求,是社会的进步。但我们更宏观地思考一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如果一味"以人为本",就可能走极端,可能会做"人定胜天"的事。所以,我们应该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人一定要尊重自然。因此,绿色建筑要提倡"回归自然",即在尊重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做绿色建筑。
沈博士:首先要提倡绿色低碳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提倡资源节约型社会。现在有些豪宅几百至上千平米,有些家庭拥有好几套房子,这些房子即使是绿色建筑,但这些人却不绿色低碳,留下较大的碳足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贵不符合绿色低碳目标,奢侈的、占有资源多的生活方式违背了绿色低碳的理念,与社会的先进文化背道而驰。
在德国以及欧洲,由于政府高额征收能源税、环保税,能源费用较高,整个社会注重节能、节约资源。谁家的房子大,谁的汽车排气多,他的碳足迹就大,不仅经济上负担重,也是不文明的表现,在社会上会有较大的道德压力。所以,我们不仅要提倡绿色建筑,更要提倡绿色低碳生活,形成绿色低碳社会的先进文化。
另外,就建筑而言,我认为低科技被动节能可解决的,就不要用设备或高科技。技术设备本身就需要消耗资源,用多了就是浪费资源。古代建筑没有这么多设备,却能做到"冬暖夏凉"。总结我们的建筑发展,可以发现,自从人类发明了空调技术,建筑设计总体水平倒退了,"冬暖夏凉"的建筑少了。我们做绿色建筑,应该学习古人的经验,利用被动节能建筑设计原理,既节省资源又降低费用。
建设网:我国现行的绿色建筑标准和体系是怎样的?与国际标准相比较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沈博士: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我的观点:
第一、 绿色建筑标准及评审体系:应该由政府主导,而不是民间标准和评审。
第二、 绿色建筑标准适用范围:要因地而异,不要套用其它区域或国家的标准。
第三、 绿色建筑评审依据:不仅要看项目报审资料和模拟数据,更要跟踪检测项目建成后运营的实际结果。
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国家标准,说明我国政府很重视,这是一个良好的起点。但是,国家要杜绝"公权力寻租"或"公权力市场化"的腐败现象,建立和维护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公信力,才能提高绿色建筑及评审的含金量,获得公众的真正认可。
另外,环保节能不能仅靠自愿,应该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德国的建筑节能法规(EnEV)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德国政府2011年6月通过立法,规定未来10年内德国三分之一的能源将采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2050年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将达到80%,随之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能量保障、减少有害排放物。这样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供借鉴。
建设网:目前,比较成功的绿色建筑案例有哪些,请您从设计理念、选材要求、技术应用等方面介绍一下?
沈博士:我比较喜欢"冬暖夏凉"的古代建筑,它们应该是比较成功的绿色建筑案例。设计理念主要是被动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使用环保健康的、热惰性大的建材。绿色建筑应该拒绝使用名贵木材,爱护雨林和原始森林,提倡使用可再生建材,拒绝使用高耗能高污染的建材,包括拒绝使用高耗能高污染生产出来的太阳能材料,尽可能少用暖通空调设备。
另外,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德国东部勃兰登堡的一个仅有145人的费德海姆村庄(Feldheim)这个村庄已将德国未来愿景能源目标(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变为现实,成为示范村。由于其新的绿色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该村失业率为零。
记得德国被动房研究所所长菲斯特教授曾向我叙述,德国被动节能理念最早是从中国学的,后来在德国进行了系统性的研发和推广。我国是被动节能理念的家乡,更要大力推广被动节能技术的应用。
建设网:您曾提到"要先建造节能的建筑,再来谈建筑的节能",请您详细谈谈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沈博士:节能建筑的主体是建筑,涉及建筑、结构、水、暖、电、建材等各个工种专业。建筑节能则往往指建筑设备专业的节能技术。因此,节能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关系,是皮和毛的关系,建筑是皮,设备是毛。
首先我们应该做节能建筑(如建筑体型及朝向、门窗大小及布置、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遮阳、隔热等),否则,建筑本身不节能,让设备工程师去补做节能,是本末倒置。所以,我们应该提倡节能建筑,从建筑方案开始,就要考虑节能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建筑师会做节能建筑,另一方面,要让结构、设备、建材等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参与到建筑方案设计中来,做出节能建筑方案,这样,才能实现节能建筑、低碳建筑、绿色建筑。
沈博士:设计师,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有不断创新的机会,可以影响并引导社会的发展。您提到的德杰盟公司设计的项目,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美的总部大楼,建筑造型非常优美,有旋转向上的动感(见附图1),但是,内部结构体系保持上下垂直,符合力学原理(见附图2),不仅节省材料和造价,也方便功能布局和房间的使用。各个楼层的进深基本上控制在8米至10米以内,充分保证了自然采光,不仅省电,更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附图1 美的总部大楼实景
附图2 美的总部大楼结构
湖州南太湖湿地公园奥体中心体育场(见附图3),我们设计了自然及地道通风系统(见附图4),利用环境及地下温度冬暖夏凉的特点,不仅可节省暖通空调设备,也可降低体育场的运营能耗和经营成本。
附图3 湖州南太湖湿地奥体中心体育场
附图4 体育场自然及地下通风示意图
附图5 包头鹿城广场德国节能住宅示范工程
根据我在德国工作的经验,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分配到公司后,首先在有经验的设计师带领下,参与图纸审核,也就是先看别人设计的图纸,边做边学,一两年之后,再参加施工图设计,包括掌握节点详图设计等。在德国公司,方案设计一般是由非常有经验的总建筑师或合伙人亲自做的。而在许多国内设计院,这个过程好像反过来了,年轻人首先被分配去做方案设计,等有一定的工作资历后,才能做施工图,等有了比较高的资历后,就做审图工作了。这可能和目前国内各阶段设计工作的绩效考核方式和报酬有关。但是从建筑设计竞赛的结果看,国内的许多重大项目,大多由国际设计公司中标,这就说明了问题所在。因此,我建议国内设计院要让年轻人多参与一些审图和施工图工作,夯实专业基础,有一定的工程经验后,再去做方案创作,这样对工程项目质量和个人的发展会更好。
另外,知识无国界,我们一定要放眼世界,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技术和经验。德国社会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德国和中国有很强的互补性。建议年轻人多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特别是德国的发展,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做贡献。
建设网:作为德杰盟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的带头人,在到来的2012年,能和我们简单谈谈公司新一年的规划?
沈博士:德杰盟公司的发展,主要引进德国的资源和技术。今后发展有两个重点:第一、继续为绿色建筑提供设计服务,推广"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健康、舒适"的建筑。第二、通过德中卫生组织和中国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的合作平台,引进德国大型健康管理集团,在中国推广健康产业项目,建设具有德国水准的医院、康复中心、养老院等,为中国社会的"健康"、"养生"、"养老"提供技术支持。
建设网:作为建筑媒体的我们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沈博士:建设网作为一个知名的建筑媒体,关心中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我感到欣慰。我相信,媒体对社会道德准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建设网在宣传绿色建筑的同时,更要提倡绿色低碳生活,为社会倡导先进的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做出贡献。最后,祝建设网越办越好!
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 |
相关文章 | ||
TCBCI All Rights Reserved 2001-2013 天辰TCBCI 版权所有 | |||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号:京ICP证02042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80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