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007年的5年来,我国光伏产业不但以191.3%%的年平均增长率高速、健康发展,而且形成了一个高水平、国际化的光伏产业群体。自2005年12月无锡尚德在纽约交易所上市起,不到两年时间,相继有10家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并且大都表现良好。2008年2月,深圳拓日在国内上市成功,锦州阳光在香港上市成功。目前还有几家公司已经做好上市前的准备。
我国光伏产业在世界光伏市场的拉动下近几年发展迅速。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1088MW,占世界总产量的27.2%%,超过日本(920MWp)和欧洲(1062.8MWp),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生产国。另一方面,中国光伏市场发展依然缓慢,2007年光伏系统安装了20MWp,只是太阳能电池生产量的1.84%。截至2007年底,光伏系统累计安装100MWp,约占世界累计安装量的1%。产业和市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准确把握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动态,对于正确分析发展形势、研究发展战略和采取积极对策至关重要。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
在太阳能电池方面,在世界光伏市场的强力拉动下,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07年底,从事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企业达到50余家。自2002年以后,中国太阳能电池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以超常速度迅速崛起,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为1088MWp(其中非晶硅电池为28.3MWp),比上年增长148.1%,产量超过日本(920MWp)和欧洲(1062.8MWp),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在光伏组件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共计200余家,产量达到1717MWp,比上年增长138%。组件封装是光伏产业链中相对劳动密集型环节,我国比发达国家更具竞争力,因此2007年光伏组件产量比电池产量多629MWp。2007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光伏产业呈现出了全面、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局面。原本基础非常薄弱的超纯多晶硅产业近年来发展快速。2007年有3个千吨级超纯硅生产线投入生产,第一次突破千吨大关,达到1130吨。2008年产量有望超过4000吨。今后几年将会以高于100%的增长率发展,产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快速拉近,各生产厂家正在陆续实现尾气回收和闭路循环工艺以及低能耗和洁净生产。我国超纯多晶硅产业正在向先进生产大国迈进。
2007年我国硅锭/硅片生产厂家超过70家,晶硅锭产量达到11810吨(其中多晶硅3740吨),约折合1100~1200MWp太阳能电池,硅片产量与之相当,产业链之间呈现出平衡、协调发展。
此外,光伏系统平衡部件以及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专用设备和专用材料的国产化加快,许多设备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并有部分出口,如组件封装设备、扩散炉、烧结炉,PECVD去边机、单晶炉等;正在国产化并开始投入使用的设备有多晶硅铸造炉、线锯、还原炉、PECVD氮化硅设备以及部分测试设备等。专用材料国产化情况与之类似,完全国产化的有铝浆、硅片切割液、光伏玻璃等,正在国产化和开始投入使用的有EVA、TPT,银浆等。当然,设备和材料制造业发展是一个过程,某些设备及材料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尚有一定差距,市场需求是产业技术进步的最大推动力,设备和专用材料制造业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只是时间问题。
我国光伏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对多晶硅材料、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工程、光伏应用产品、设备制造业等环节进行的粗略估计表明,2007年仅上述环节所产生的直接销售额约910亿元。如果考虑到光伏产业带动的产业部分,如硅片切割液、石英坩埚等等,总计销售额超过千亿,利税超过200亿,比2006年增长110%,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007年仅上述环节的从业人数8.3万人,比2006年就业人数增加约110%%,加上直接带动的其它环节就业人数,总计约9万人,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中国形成了一个高水平、国际化的光伏产业群体。2002年~2007年的5年来,我国光伏产业不但以191.3%的年平均增长率高速、健康发展,而且形成了一个高水平、国际化的光伏产业群体。自2005年12月无锡尚德在纽约交易所上市起,不到两年时间,相继有10家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并且大都表现良好。2008年2月,深圳拓日在国内上市成功,锦州阳光在香港上市成功。目前还有几家公司已经做好上市前的准备。一个国际化的光伏产业群体悄然在中国大地上异军突起,成为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的奇迹。
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概况
中国光伏市场发展总体上与时俱进,稳步发展。2007年中国光伏系统的安装量总计约20MWp,仅为当年太阳能电池生产量1088MWp的1.84%,意味着太阳能电池产量的95%以上出口。截至2007年底,中国光伏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0MWp(约相当于世界累计安装量的不足1%)。光伏系统年安装量中间峰值为2002年-2003年启动“送电到乡”工程。虽然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对光伏市场有积极影响,光伏系统年安装量中间峰值有上升趋势,其中包括了各地政府财政出资建设的项目,如城市郊区农村道路照明的独立光伏系统等,但总体速度还是很缓慢。
在并网光伏发电方面,除了科技部在“十一五”“863”项目中安排了5个MWp级并网示范项目外,企业在推进光伏发电的应用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如林洋新能源承建的上海崇明岛1MWp屋顶电站,保定英利自建的1.5MWp五星级饭店建筑并网光伏电站,无锡尚德的1.2MWp机场和办公楼电站,深圳新天地建立的龙港区政府文化园1.2MWp并网光伏建筑电站等,这些兆瓦级电站将为我国光伏发电应用向并网方向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思考
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光伏产业为我国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GWP光伏产业的销售额约逾千亿,利税逾200亿。这仅仅是光伏产业的开始,如果市场启动,产业与市场协调发展,未来光伏产业和市场将是万亿、百万亿、千万亿的产业,其经济意义及其抵御经济和社会风险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上网电价法》和“全网平摊”机制是《可再生能源法》的灵魂和核心,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近3年,快速发展的风电市场已经充分证明《上网电价法》的科学性、正确性、有效性。世界许多国家的实践也证明,在各种政策法规中,《上网电价法》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最科学、最有效的措施。其科学性体现在:通过“法规”让光伏发电进入市场,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调动了全社会积极性。引入市场经济规律,在建设光伏电站中,公开、公平、公正地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必要的市场监管制度使光伏市场健康发展,用最少的“平摊”基金办尽量多的事情。
各级地方政府、产学研各界以及全国人民都盼望对光伏发电尽快实施《上网电价法》,启动我国光伏市场,这是攸关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和最长远利益之大事。
目前对光伏发电实施《上网电价法》的最大障碍是思想认识问题。认识问题不解决,会使中央“依法治国”、“依法施政”等纲领得不到全面落实,对国家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光伏产业是现代化高科技产业的集中代表,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一个产业能像光伏产业这样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如此深远和如此重要的影响,既能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能同时对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影响。
我国实施《上网电价法》条件已经成熟,任何拖延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已有不利端倪,如各地为了实现节能减排指标,积极发展太阳能,这本来是非常好的事情,但由于《上网电价法》不能实施,只好使用政府财政在有电网的地方发展独立光伏照明系统,这种系统不但成本高,而且留下了蓄电池更换维护的难题和污染隐患。这种现象是《上网电价法》实施前的一种无奈。
根据我国资源以及相关数据,经专家组测算,光伏发电的全网平摊量约0.6分/kWh(0.581分/kWh)(15年平均值),这个量低于许多其它平摊值,因此不存在承受能力问题,是可行的。
我国能源形势和环境形势比世界平均水平更为严峻,对光伏发电实施《上网电价法》,非常必要,非常紧迫,非常可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