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一样获得和谐中国十大有影响力人物的“人造木之父”曹双边老先生,情系四川灾区,带病坚持工作,最近为地震灾区重建开发出“高科技防震材料”。材料性能已经严格测试,符合国家建材的各项标准。并在其保定新新材料研究所盖起一间样板房,等候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有关专家的检验。据悉,曹老和有关研究人员,本月21日已获联合国工发组织驻华大使的亲切接见,受到联合国工发大使的高度赞扬和热情支持,其研究课题也有望列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重点支持项目。
曹双边老先生从事材料改性研究近50年,在菱镁材料的性能攻关方面获得很多震惊世界的重大突破。菱镁代木技术已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应用。现在曹老又开发出代钢、代铝、代石、代塑料、代陶瓷、代水泥等系列产品,各项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曹老本想用菱镁技术开发出全套防震型建筑构件,以解决四川地震灾区重建的材料抗震问题。但考虑到菱镁材料资源有限,且造价较高,不可能满足大面积灾后重建的需要,必须要找到成本低廉、资源充足的材料,才能满足灾区的大量需要。遂决定将矿山的炉碴和发电厂的粉煤灰转化成脱硫石膏,再用其十年前开发出来的石膏改性技术,将其做成发泡型建筑构件。通过近两个月的反复试验和测试,一种与水泥、红砖的强度相同,重量轻一半,成本低出四分之一的防震建材很快就问世了。说它防震,从材料的角度来说,主要是重量减轻,即使倒塌也压不死人,可以大大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这种建材可以用曹氏开发的高科技粘合剂将整个建筑胶接成一个整体。从结构上解决了传统建筑物遇到地震就解体、倒塌和墙体散落的问题。这种房子即使变形扭曲了,也不会散落成一堆瓦砾。
这些发明被称为材料学和建筑学上的重大革命,属于世界最先进技术,一经问世就就受到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很多人都在盘算它的市场价值。可曹老说,他是为四川灾区的重建而开发的,不管它值多少亿,都分文不取,要将其技术无偿用于灾区重建。并于7月11日致信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正式表达出他的意愿。